1788年,廓尔喀王国(今尼泊尔)军队入侵西藏,这是他们第一次与中国交锋。
初期势如破竹:凭借精良的弯刀(著名的”廓尔喀军刀”)和山地作战经验,迅速攻占聂拉木、吉隆等要地;
不久后,接到求助信的乾隆,立马派福康安率1.7万大军入藏,用火炮击溃廓尔喀军。
就这样一支约600人的廓尔喀分队在撤退时迷失在喜马拉雅山脉中。这些迷路的士兵,最终流落到西藏吉隆镇一带,再也找不到回国之路。
滞留在藏的廓尔喀人经历了三个阶段:
“刀尖求生”时期(1790-1850)。
为躲避清军追剿,躲藏在吉隆峡谷中,靠打铁、帮工为生(至今达曼人仍以铁匠手艺闻名)。
“无国籍流浪”时期(1850-2003)。
既不被尼泊尔承认,也未被中国接纳;被称为”达曼人”(藏语意为”骑兵后裔”);世代说藏语、穿藏装,但保留南亚人面貌特征。
“归化中国”时刻(2003年)。
中国政府正式授予达曼人中国国籍;全村49户197人全部获得身份证;政府为其修建”达曼新村”,通水电、建学校。
在吉隆镇的达曼新村,可以看到他们既过藏历新年,也保留尼泊尔传统舞蹈。男性多是优秀铁匠,打造的藏刀供不应求;年轻人更愿称自己为”中国的达曼人”。
2006年青藏铁路通车后,达曼青年开始走出大山。有人参军成为边防战士,有人考上大学学习民族文化研究。
最具戏剧性的是:达曼人聚居的吉隆镇,如今是中尼边境重要口岸;许多达曼青年选择加入中国边防部队,守卫当年祖先试图攻破的国门。2015年尼泊尔地震时,达曼村民自发为中方救援队当翻译向导。
这段历史展现了中华文明特有的包容性:200年前的交战对手,如今是血脉相连的同胞;曾经的侵略武器(廓尔喀弯刀),变成非遗工艺品;迷路的士兵后裔,成了国门守护者。
仇恨像雪山上的冰,太阳一照就化了;团结像雅鲁藏布江的水,永远流不尽。达曼人的故事,正是这句话最好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