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消费第一大省河南,白酒上市企业竟是空白。
在酒文化圈内一直流传着“一部豫酒史,半部国酒史”的说法。曹操的短歌行中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更是给河南杜康酒做了近2000年的广告。
河南因人口众多且大部分河南人酒量不错加上豪爽的性格,让河南成为国内最大的白酒市场。2023年河南已成为全国白酒消费第一大省,白酒市场规模已经达到668.19亿元,这一数字连续七年稳步增长,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突破700亿元。
河南的主流及知名白酒品牌有豫酒“金花”级的仰韶酒、杜康酒、宝丰酒、宋河酒、赊店老酒、皇沟御酒、五谷春酒、张弓酒,其他像林河大曲、富平春、红旗渠酒、卧龙玉液、蔡洪坊、姚花春、双桥酒等白酒品牌多达50余家,但这些白酒品牌中竟然没有一家上市酒企。
即便是2023年营收达50亿以上的豫酒代表仰韶酒,虽然是众多豫酒品牌中营收最高的,正在逐步实现百亿营收计划,却依然未能上市。近1亿的超级人口大省,省内白酒品牌数十家,没有一家上市酒企也成为让行业惊愕的事情,对比隔壁邻省安徽,人口只有6000万左右的安徽坐拥古井贡酒、迎驾贡酒、口子窖和金种子四家上市白酒企业,且这四家酒企中有三家营收高于仰韶酒,古井贡酒的营收甚至是仰韶酒的4倍。
白酒消费第一的河南,为什么孕育不出一家上市白酒企业?
豫酒真“没落”了?
河南地处中原,是我国自古以来主要的粮食产区,而众所周知就是靠粮食酿造,这孕育了河南酒文化,其酿酒工艺由古至今,创造出了种类丰富的白酒,形成深厚的文化底蕴,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
从古至今,河南都是人口的聚集地,众多的人口让河南名人荟萃,孕育出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酒文化作为历史文化重要的一环。9000年前的贾湖遗址已发现酿酒证据,杜康、仪狄等历史人物与河南关联。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豫酒曾占据全国重要地位,宝丰酒、宋河粮液等品牌位列“十七大名酒”。河南自古就有众多名酒,杜康作为酿酒鼻祖,为河南的美酒文化注入了灵魂,数千年来,酿酒工艺在河南得以传承与发展,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河南涌现出诸多白酒品牌,一时享有“50朵”金花的美誉。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白酒市场竞争加剧,多种河南品牌未能适应市场变化,销量滑坡。品牌逐渐走向了衰落。此前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风靡一时的河南白酒品牌如今有的销量惨淡,被迫易主;有的几乎销声匿迹,河南虽然是白酒最大的市场,却大多为其他省份白酒品牌在做贡献,这也是河南人的一大遗憾。
河南的十大名酒中,营收过50亿元的只有仰韶酒,排名第二的洛阳杜康酒营收只有仰韶酒的一半,其他白酒品牌营收均在2亿元至10亿元之间,形成了白酒品牌众多,却无拳头产品的局面。
以张弓酒为例,作为低度酒的鼻祖,在70年代末期率先酿造出38度白酒,引领了行业潮流,并吸引了众多酒厂前来学习。这款白酒曾因著名相声大师马季的一句“东西南北中,好酒在张弓”的赞誉而声名鹊起,红极一时。在90年代极受欢迎,一酒难求。但在销售最为火爆的时候,张弓酒却陷入了纷争,后因内讧停产,造成元气大伤,不复往日辉煌,虽经多次易主,却未恢复往日荣光。张弓酒在2019年被迫停产,重新生产后,2023年营收已不足5亿元,这个营收不仅在全国排不上号,即便是在河南也不算优秀。
宝丰酒也是豫酒的代表,其酿造工艺采用陶瓷地缸发酵,展现出“一清到底”的独特风格,一度备受市场欢迎。宝丰酒的发展同样不顺,2002年被饮料巨头健力宝收购,本以为资本的进入能带动宝丰酒的起飞,但并未带来显著的发展。几年后,宝丰酒经历重组后,市场占有率和品牌都急剧下滑,好在近年来宝丰酒的怼酒和自由爱系列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喜爱,逐步重回发展正轨,2023年营收超过10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0.2亿元,同比增长61.3%;净利润9.1亿元,同比增长68.5%,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被誉为“中原小霸王”的宋河粮液在上世纪60年代销售额就接近7亿元,是豫酒的头部引领,2023年其营收却不足10亿元。期间为避免倒闭的命运,宋河粮液被辅仁药业收购,但由于辅仁药业内部出现问题,宋河粮液一度被迫停产,彻底失去了往日的风光,如今只能借助豫酒复兴的浪潮,来争取重振雄风的机会。
河南白酒第一股何时到来?
仰韶酒最有希望成为河南白酒第一股。仰韶酒业是河南省的龙头白酒企业,营收多年来稳居第一,以其独特的“陶香型”白酒闻名。独特的香型定位“陶香型”(或称“融香型”)是其核心壁垒,通过“九粮四陶”工艺(四陶为陶屋制曲、陶泥发酵、陶甑蒸馏、陶坛储存)形成了独特的风味,避免了与浓香、酱香等主流香型的直接红海竞争。主力产品“仰韶彩陶坊”系列,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结合,市场认可度高。在河南省内拥有极高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忠诚度,营收基础扎实,形成稳固的根据地市场。
作为白酒消费大省和人口大省,河南也在大力扶持省内白酒品牌上市,在地方政府的支持和自身发展需求下,仰韶酒业已正式启动上市计划,目标是冲击A股IPO。
河南是白酒消费大省,但本土酒企尚无一家上市公司。仰韶酒业若能成功上市,将获得巨大的品牌效应和资本市场先发优势,这是仰韶酒业冲击IPO的核心关键。近年来仰韶酒业增长迅速,现有产能可能面临瓶颈。上市融资可以为其扩建生产基地、提升优质基酒储量提供充足的资金。
实事求是的说,尽管仰韶酒在河南境内有较高知名度,但其在全国范围内来看,相比其他上市酒企的知名度和认可度都相对偏低,一旦通过上市,仰韶可以从一个区域性强势品牌,跃升为全国性的公众公司,吸引更多全国范围的经销商和消费者。
只是仰韶酒即便在河南省内是“一哥”,但其上市依然面临着挑战与不确定性。首先面临的是激烈的行业竞争,白酒行业“马太效应”加剧,头部企业(茅五洋泸汾)优势明显,就连排名第六的古井贡酒也不容小觑。仰韶作为区域酒企,在省外市场面临众多名优酒企的围剿,全国化扩张之路充满挑战。
同时仰韶酒过于依赖河南市场,形成单一市场风险,如果河南市场出现波动,将对公司业绩产生重大影响。如何成功开拓省外市场是其上市后必须解决的难题。
上市难度加大
近年来,监管机构对白酒企业IPO的审核趋于严格,会重点关注企业的业绩持续性问题(是否具备持续的盈利能力)、关联交易问题、内部控制问题以及募集资金用途等。在消费环境的影响下,整体消费市场的景气度、以及关于白酒消费的各类政策导向,都会影响白酒企业上市进程和市场估值。
1994年01月06日,山西汾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白酒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自2016年金徽酒在上海上市后,白酒行业经历了长达7年的上市真空期,这7年没有一家白酒企业完成上市,其中包括营收超百亿的剑南春、郎酒、习酒和西凤酒,营收规模只是参考指标,并非唯一硬性标准。
直到2023年4月,珍酒李渡在香港成功上市,打破了这一长达七年的上市魔咒。而港股的融资能力以及对市值的损伤也是众多企业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当然期间也有其他酒企完成上市,但并不是走的正常途径而是通过资产重组的借壳上市,在白酒上市方面,审查较为严苛。
从目前来看,国内A股市场对白酒企业上市设有严格审核标准,要求连续盈利且规范公司治理结构。部分白酒企业因未能满足主板上市条件,转向港股或新三板,但估值普遍偏低。例如珍酒李渡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滑43.12%,港股白酒第一股最新市值为318亿港元,远低于A股水平,比如古井贡酒的A股市值就高达828亿元,且不说茅台和五粮液的1.82万亿元和4732亿元,泸州老窖、汾酒、洋河都是千亿以上市值,珍酒李渡的市值甚至不如迎驾贡酒。
和一些科技公司急需资金不同,白酒行业普遍现金流充裕,高端品牌通过预收款模式(经销商提前打款)获得稳定资金流,中小酒企在区域市场也能通过销售回款维持运营,因此对外部融资依赖度较低。此外,酿酒属于重资产长周期行业,资金周转周期长,企业更倾向用自有资金滚动发展。
白酒企业上市难还有一个原因是许多白酒企业为家族企业,管理层为保持控制权不愿引入外部股东。同时,白酒酿造依赖独特配方与工艺,上市需公开财务细节,存在核心技术泄露风险。例如,山西汾酒虽为国企,但地方酒企仍普遍由家族掌控。还有部分白酒企业因财务造假、产品质量问题如塑化剂超标或经营不稳定导致上市受阻。例如,西凤酒20年间四次冲击上市失败,主要因财务问题与质量问题;酒仙网因产品定价混乱、投诉量高及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最终撤回上市申请。
投资人史保刚表示白酒行业的商业模式较为成熟,利润较高,如果放开白酒企业上市,可能会吸引大量社会资本涌入该行业的一级市场。“过度的资本进入,将会破坏白酒行业现有格局,可能会导致行业过度竞争和无序扩张,这对行业发展不利。”同时史保刚指出,无法上市的酒企面临着品牌效应减弱、市场竞争力下降的困境。“白酒企业上市,不仅意味着能够获得融资方面的便利,还能极大地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让品牌的效应得到充分放大。而那些未能上市的白酒企业缺乏上市所带来的强大推广助力,品牌很难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传播,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提升空间相对有限。”
河南明显加速了豫酒的复兴,2018年2月在综合考量了2017年度重点酒企的入库税收等多项指标后,评选出“五朵金花”和“五朵银花”,通过不断宣传和消费者认可,豫酒的真正振兴正在进行中。特别是仰韶与赊店等品牌正在逐步壮大,有望成为豫酒振兴的领头羊,尤其仰韶有望填补河南白酒企业零上市的空白。
该文为BT财经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擅自使用、复制、传播或改编该文章,如构成侵权行为将追究法律责任。
作 者 | 梦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