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比选出党主席更重要的,是重塑中国国民党的党魂

  来源:直新闻  明天(10月18日),中国国民党将从六位候选人当中,选出新一任党主席。在当前岛内持续由民进党执政的背景下,中国国民党日渐式微,新主席一定程度上被寄予了振兴国民党,甚至是带领该党重新夺回岛内执政的希望。

  来源:直新闻

  明天(10月18日),中国国民党将从六位候选人当中,选出新一任党主席。在当前岛内持续由民进党执政的背景下,中国国民党日渐式微,新主席一定程度上被寄予了振兴国民党,甚至是带领该党重新夺回岛内执政的希望。

  但是,无休止的蓝绿恶斗以及不断轮回的蓝绿“交替”,就是中国国民党的“宿命”吗?自诩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信徒的国民党人,难道只会把台湾人也是中国人挂在嘴上,却把统一和民族大义都抛诸脑后了吗?

  说到底,中国国民党早已在岛内的政治乱局和乱象中迷失了自己,既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更不知道未来要去到何方。最可怕的,是丢失了“党魂”而不自知。近来火爆两岸的一首歌《没出息》,和一部电视剧《无声的荣耀》,能给这个“百年老店”重塑党魂哪些启示呢?

比选出党主席更重要的,是重塑中国国民党的党魂

  何为党魂?中国国民党的党魂为何?

  根据《新华字典》的解释,党指的是为了政治目的结合起来的团体,这也是现代政党的基本含义。所以从字面意思来解释,“党魂”指的就是一个政党的“灵魂”。

  那么往深了去理解,党魂究竟是什么?又由哪些组成呢?笔者向DeepSeek提出相关问题,它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党魂”是一个可以适用于各类政党的概念,核心是指一个政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内在精神、信仰和核心价值观。包括核心信仰与指导思想,价值追求与精神特质,历史传承与身份认同,以及组织凝聚力与战斗力等维度。一个政党拥有鲜明而强大的“党魂”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政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生存发展。

  中国国民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由孙中山先生创立。1894年,中国国民党最早的前身兴中会在夏威夷创立,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1905年,兴中会与华兴会合并成立为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确立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

  辛亥革命后,同盟会于1912年改组为国民党,并将孙中山推崇的“天下为公”作为政治纲领。天下为公出自《礼记·礼运》,原文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意思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

比选出党主席更重要的,是重塑中国国民党的党魂

  广州中山纪念“天下为公”牌匾与孙中山塑像(资料图)

  由此可见,中国国民党从建立到壮大,中国基因、无私为公,是其党魂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民党“党魂”今安在?

  败退台湾70余年间,在“本土化”与民进党逐渐崛起的历史背景之下,中国国民党对自身的身份认同产生了错乱。尤其是在近些年民进党持续“执政”,国民党连续“在野”的情形下,不少人的内心出现了波动,不仅曲解“九二共识”,甚至不断向民进党靠拢,“拿香跟拜”比谁更“本土”,比谁更“反陆”,尽显投机姿态,毫无中国国民党之中国二字的初心和坚守,“失魂落魄”也就成了必然。

  令人稍感欣慰的是,在此次中国国民党主席选举过程中,各候选人说自己是中国人,“台湾人也是中国人”变得不再难以启齿,这当然有蓝营政治人物“觉醒”的成分。客观来说,更大的功劳要记在热络的两岸民间交流上,特别是像网红“馆长”陈之汉等“意见领袖”勇敢冲破“信息茧房”,将大陆的实情与民意充分传播,才得以让岛内的中国人认同加速释放,也才让国民党“捡到了枪”。

比选出党主席更重要的,是重塑中国国民党的党魂

  虽然在这次党主席选举过程中,涉及两岸关系各位候选人都认同要以“九二共识”为基础,但对于“九二共识”的核心内涵,却鲜有人能够清晰说明。甚至有以“正蓝”自居的候选人的口中,不断说出“和中”“友中”而被当场纠正是“和陆”“友陆”。甚至原先要单独举办的一场主打两岸关系的辩论会,因两位候选人“临时救灾”而跳票,如此不愿正视两岸关系的核心问题统一,台海和平还能依靠这些“失魂”的国民党人吗?

  无怪乎作为党主席候选人之一的台湾孙文学校总校长张亚中,在13日举行党主席选举最后一场政见发表会上痛心疾呼:“什么是党魂?孙中山的思想,我们的中华文化,我们的中华史观,我们是孙中山的民族振兴的信徒。如果中国国民党你没有党魂,你没有党德,我告诉你,你不配做孙中山的信徒,你不配做中华民族的一份子!” 

  写到这里,笔者想到了最近火爆两岸的神曲《没出息》,特别是大陆网友在二创时加入的歌词“早点谈统一,确实从容又游刃有余”;“统一那天,谁要是哭哭啼啼,那是真的没出息”。不要以为这些话只是说给“台独”顽固分子的,对于岛内那些在民族大义和统一问题上闪闪躲躲的政党和政客,也同样适用。

比选出党主席更重要的,是重塑中国国民党的党魂

  居然有国民党主席候选人还在“呼吁”,选后要在党内辩论两岸路线,这明显就是本末倒置了。如果时至今日,国民党还不能凝聚党内共识,旗帜鲜明扛起岛内走向统一的大旗,“没出息”的它就不配说自己代表泛蓝,更不配党名里的“中国”二字。

  “大酱缸”何谈“天下为公”

  笔者之前也看了数场国民党主席的辩论会和政见发表会,除了两岸关系,关键词还包括但不限于2026和2028选举、“蓝白合”、改革等。其中,对于当选后为何要改革,多位候选人都谈到了国民党的“酱缸文化”。

  所谓的“酱缸文化”是作家柏杨在其著作《丑陋的中国人》提出的,比喻传统文化中沉淀的负面成分,如同酱缸长期发酵形成的酸臭环境。

比选出党主席更重要的,是重塑中国国民党的党魂

  国民党的“酱缸文化”则具体体现在党内生态,派系政治、密室政治、老人政治、黑金政治等等。要去除这种“酱缸文化”也不是今日才被提起,但它已经成为了国民党的“顽疾”,而且出现了新的表现形式。

  因为随着国民党在岛内日渐衰微,包括政治上被打压,党产被清零。所以在这种背景下,疲于应付的国民党变得中心思想混乱、目光短浅、缺乏担当,我们姑且称之为“新酱缸文化”,让国民党这潭“浑水”愈发黯淡。

  就像此次党主席选举中,数名候选人大谈2026选举要拿下高雄和台南两市的市长,进而在2028推翻民进党重返岛内“执政”,仿佛这就足以建立起自己作为党主席的“伟业”。

  但这样的想法背后,首先忽略了当前的局面是岛内六成非绿力量挫败民进党“大罢免”的展现,而非对国民党的肯定,更不是能够实现政党轮替的群众基础;其次,失去“党魂”的国民党的政治作为,仍突破不了蓝绿恶斗的本质,囿于民选政治只会与“最会选举的”民进党围绕两年或四年一次的选举进行攻防,缺少长远的眼光和大格局,仿佛只要赢了民进党就赢了一切。

  事实上,作为造成两岸分治70余年的始作俑者,国民党应该比岛内其他政治势力更加清楚,当前台海局势仍是国共内战的延续,却整天空喊和平甚至是“维持现状”,不敢挺身而出寻找出路直面统一,这才是对广大台湾民众最大的不负责任,更是背离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崇高理想。

  笔者想推荐国民党无论高层还是基层,都来看看正在热播的大陆电视剧《沉默的荣耀》,那也是一段国共共同的历史记忆。抛开政治纷争和立场不同,只需要好好想一想,吴石、朱枫这些烈士明知会九死一生,为何仍慷慨赴台?

  “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有着比自己生命更加重要的大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所以他们能够流芳百世,名留青史。而那些心中只有“小我”,只在乎利益得失的“精算师”,多少年后,又有多少人记得呢?

比选出党主席更重要的,是重塑中国国民党的党魂

  最后,一同来拜读为纪念吴石、朱枫等上世纪50年代光荣牺牲在台湾省的中国共产党方面的潜伏人员,而镌刻在北京西山无名英雄广场纪念碑上的主碑铭,告慰英灵的同时,也希望能唤醒岛内更多人心中的民族大义:

  “夫天下有大勇者,智不能测,刚不能制,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朕加之而不怒,此其志甚远,所怀甚大也。所怀者何?天下有饥者,如己之饥;天下有溺者,如己之溺耳。民族危急,别亲离子而赴水火,易面事敌而求大同。风萧水寒,旌霜履血,或成或败,或囚或殁,人不知之,乃至陨后无名。

  铭曰:呜呼!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来兮精魄,安兮英灵。长河为咽,青山为证;岂曰无声?河山即名!

  人有所忘,史有所轻。一统可期,民族将兴。肃之嘉石,沐手勒铭。噫我子孙,代代永旌。”

比选出党主席更重要的,是重塑中国国民党的党魂
点击进入专题:

郑丽文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

责任编辑:过博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牛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qyey.cn/31383.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