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卡里恩说,他上个月访问了中国,与中方讨论了转换贷款的问题。他透露:“这可以节省开支。我们对这次讨论非常热情,但谈判还处于早期阶段。我们的对话并不容易,但我不认为陷入了僵局,我认为取得了进展。我非常乐观。我认为,等我们下次启动谈判时,应该能够达成协议。”
埃塞俄比亚于2023年债务违约,一直在与债权人进行谈判,以重组约150亿美元的债务。根据IMF的数据,埃塞俄比亚欠中国53.8亿美元,特卡里恩没有透露该国寻求转换多少债务。
特卡里恩表示:“中国现在是我们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贸易和投资规模都在不断增长。因此,安排某种货币互换机制很有意义,同时也要考虑转换债务。所以,这确实是在推进中的事情——我们已经正式提出申请,并在推动落实。”

据财政部网站消息,9月24日,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在京会见特卡里恩,双方就中埃塞财金合作、债务处理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廖岷表示,中国财政部高度重视同埃塞方合作,愿继续深化双方财金领域交流,为中埃塞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中方将继续加强同各方沟通合作,携手帮助埃塞应对债务问题,支持埃塞实现可持续发展。
特卡里恩表示,埃塞方感谢中方长期以来对埃塞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宝贵帮助,及在基础设施、债务处理等方面给予的有力支持。埃塞方期待同中方继续保持密切交往,深化双方在财金等领域务实合作。
如今,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开始考虑将以美元计价的中国贷款转换为人民币贷款。当地时间10月7日,肯尼亚财政和经济计划部部长约翰·姆巴迪(John Mbadi)表示,肯尼亚已经将中国三笔以美元计价的铁路贷款转换为人民币贷款,每年可以节省约2.15亿美元。
姆巴迪曾指出,由于中国利率低于美国,转换贷款可以为肯尼亚节省一笔资金,延长还款期限也能释放急需的财政空间。
赞比亚财政部长西通贝科·穆索科图瓦内(Situmbeko Musokotwane)上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赞比亚正在“敏锐地关注”肯尼亚的相关协议。
南非央行行长莱塞特亚·卡尼亚戈(Lesetja Kganyago)10月16日表示,将现有的美元贷款转换为利率较低的人民币贷款,“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大战略的一环”。
彭博社指出,更多国家把以美元计价的中国贷款转换为人民币贷款,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虽然美元债务市场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人民币在全球贸易融资中的使用率增长,以及美国不稳定的贸易政策加剧投资者对美元的质疑,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正在稳步提高。
睿纳新国际咨询公司的政策分析师奥维格韦·埃格古(Ovigwe Eguegu)对香港《南华早报》表示,去美元化的趋势正在推动新的人民币计价生态系统,人民币生态系统为非洲国家提供了金融多元化和降低美元风险的机会,同时也加深了非洲与中国的联系。
埃格古认为,在肯尼亚完成贷款转换后,可能有更多国家效仿,“不仅涉及旧贷款,也涉及新贷款,而且会发生在中国和其他非洲国家之间。”
责任编辑:刘德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