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财经

四季度债券或占优,关注十年国债ETF(511260)

来源:中金公司10月22日十年国债ETF(511260)上涨0.015,近5日涨幅0.06%,十债活跃券利率在1.76左右徘徊。我们对于债市的观点比三季度更为乐观,建议投资者关注。首先是基本面的下行压力,由于24年债市抢跑了过多的基本面下行预期,今年债市对基本面的钝化较为明显,尤其反映在7月金融数据较差的时候,债市反而在逐步回调。但我们认为,随着反内卷预期的计入,债市与基本面的相关性有望逐步提升。考虑到四季度财政退坡,内生动能不足,我们认为债券存在一定的机会,建议投资者关注十年国债ETF(511260)、国债ETF(511010)。

四季度债券或占优,关注十年国债ETF(511260)

来源:中金公司

10月22日十年国债ETF(511260)上涨0.015,近5日涨幅0.06%,十债活跃券利率在1.76左右徘徊。我们对于债市的观点比三季度更为乐观,建议投资者关注。首先是基本面的下行压力,由于24年债市抢跑了过多的基本面下行预期,今年债市对基本面的钝化较为明显,尤其反映在7月金融数据较差的时候,债市反而在逐步回调。但我们认为,随着反内卷预期的计入,债市与基本面的相关性有望逐步提升。考虑到四季度财政退坡,内生动能不足,我们认为债券存在一定的机会,建议投资者关注十年国债ETF(511260)、国债ETF(511010)。

四季度债券或占优,关注十年国债ETF(511260)

展开全文

来源:WIND

我们认为,基本面依然是债券分析的核心维度之一,具体有两点理由:首先,债券择时分析具有层次性,对于趋势性较强的资产,择时的首要目的是不犯大错。此处大错即防范利率上行引发的大级别债券熊市。复盘历史上十年国债到期收益率大幅上行的行情,几乎必然能看到基本面与政策面的影响。因为债券长期定价经济,债券收益率高低衡量社会总回报水平,其变动对整个金融体系投资收益率及社会融资情况均会产生反馈。因此,与经济现实高度相关的资产无法脱离基本面,这是第一个理由。

第二个理由是短期国债利率可能出现抢跑。何为抢跑?结合下图,2024年以来市场对疫情后经济复苏的悲观预期已充分定价,甚至出现抢跑。据国金证券测算,2024年底利率对基本面指标的偏离达到峰值,即利率水平显著低于当时基本面水平,当时投资者对经济的过度悲观预期催生了债券抢跑式牛市行情。

四季度债券或占优,关注十年国债ETF(511260)

今年央行保持流动性宽松的政策方向依然明确,且近期宽松力度有所加大。此前,银行负债成本处于较高水平,制约了国债利率的进一步下降。然而,国庆后短期FR007利率与中期同业存单利率均出现阶段性回落,释放出积极信号。

但是,对于部分投资者关注央行是否会重启国债买卖,及其可能带来的利好,我们持相对谨慎的看法。今年年中,市场上已出现对央行重启国债买卖的预期博弈。从当时二级市场数据来看,国有大行和政策性银行持续净买入三年以下期限国债,行为与以往不同,引发了市场与2024年年中行情的类比:彼时大行先行购债,随后央行下场向大行买入国债。然而,我们目前对此逻辑持保留态度。我们并非否定央行重启买卖国债的可能性,其本身属于难以预测的政策行为,而是不认同从大行购债行为,直接推导央行将入场,并进一步做多债券的判断。

这一推断存在两处逻辑漏洞。首先,即便央行重启国债买卖,其主要目的也在于投放长期流动性,属于对数量型工具的补充。尽管时隔多日再度操作,可能对市场产生一定影响甚至扭曲,但政策本意并非引导或扭曲利率曲线,因此做多债券的理由并不充分。其次,大行增加短期国债配置并不等同于央行即将入场。除了受到指导这种可能性,大行也可能出于自身久期管理需求调整资产结构。例如,若大行在一级市场承担了大量长期地方债发行任务,资产久期被动拉长,为平衡风险、满足监管考核要求,会主动卖出长债、增配短债以进行对冲,这类操作与央行是否购债并无直接关联。

总结来看,我们认为从基本面和政策面上都能看到一些利好债市的迹象,建议投资者持续关注十年国债ETF(511260)、国债ETF(511010)。

风险提示:

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无论是股票ETF/LOF基金,都是属于较高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的证券投资基金品种,其预期收益及预期风险水平高于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

基金资产投资于科创板和创业板股票,会面临因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提请投资者注意。

板块/基金短期涨跌幅列示仅作为文章分析观点之辅助材料,仅供参考,不构成对基金业绩的保证。

文中提及个股短期业绩仅供参考,不构成股票推荐,也不构成对基金业绩的预测和保证。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每日经济新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牛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qyey.cn/32737.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