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电影《大空头》的原型人物迈克尔·伯里(Michael Burry)旗下的Scion资产管理公司,在2025年11月3日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文件中披露,截至2025年9月30日,在其13.8亿美元的投资组合中,Palantir看跌期权的头寸达到约9.12亿美元,NVIDIA看跌期权的头寸达到约1.86亿美元,合计做空Palantir和NVIDIA的仓位高达约80%,另外还持有少量辉瑞制药、哈利伯顿的看涨期权、以及LULULEMON等少量股票多头头寸。
一个是AI软件(或AI应用)商业化最成功的企业,一个是AI硬件商业化最成功的企业,当“自认为”看对大趋势后的Michael Burry,选择了重仓猛干Put(看跌期权),这与Michael Burry在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前夕时,重仓猛干CDS(信用违约互换)时的做法,如出一辙。遗憾的是,目前尚无法得知Michael Burry的期权到期日、行权价、期权费等重要参数。

图片说明:Michael Burry截止到9月30日的持仓,数据来源于美国证监会
二级市场投资,无非是一场关于概率和赔率的游戏而已,Michael Burry是对是错,估值之家显然是没有这个能力去判断,但却可以在合理假设条件下,做一些有趣的讨论。
例如,可以认为Michael Burry“判断错误”是一件“大概率、小赔率”的事件,如果发生了,那么资本市场自然就是“接着奏乐、接着舞”;同时可以认为Michael Burry“判断正确”是一件“小概率、超大赔率”的事件,如果发生了,相信会有许多有趣的事情发生。

数据来源于相关影视作品
Michael Burry:A股市场,请问你能不能稍微尊重我一下?
面对大空头Michael Burry的重磅做空,美股与A股的表现截然不同。
美股市场中,被Michael Burry直接做空的Palantir和NVIDIA,分别下跌7.94%和3.96%,相比于几十倍的涨幅,当前这点跌幅相当于“给个面子,微微一绿,略表尊敬”。此外,算力产业链相关的ASIC(如博通)、HBM存储(如美光科技、SK海力士)、液冷(如VERTIV)等等,也纷纷用聊胜于无的跌幅,在向大空头Michael Burry表达着敬意。

图片说明:NVIDIA和PALANTIR调整,数据来源于Wind
不过,远在大洋彼岸的A股市场,直接把大空头Michael Burry当成了“神棍”,哪怕假装一下稍微给点面子,也是不愿意的。如胜宏科技、工业富联低开高走,收盘翻红,中际旭创、新易盛、天孚通信、沪电股份等英伟达产业链公司,股价跌幅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图片说明:A股英伟达产业链公司基本未受影响,数据来源于Wind
是不是可以稍微向Michael Burry表达一下尊重?
看空不做空,是一般投资者的正确参与姿势,因为做空的难度极大、胜率极低,还要承担正常人无法忍受的心理痛苦和精神压力,像Michael Burry这样敢想敢重仓的投资者,其实寥寥无几。
自2008年一战成名后,Michael Burry的战绩不是非常出彩,甚至屡战屡败,最典型的案例是,Michael Burry在2020年底到2021年三季度之间,曾大量做空特斯拉,但是特斯拉的股价却在此期间差不多翻了一倍,以至于被迫平仓的消息屡屡传出。

图片说明:Michael Burry近几年的战绩并算不出彩,数据来源于推特
然而做空就是这样,你不需要每次都成功,但只要成功一次,就可以赢很多年。然而,每一笔做空看起来都像是在与全世界为敌、甚至哗众取宠,不出意外的话,Michael Burry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期内,有较大概率,会成为整个市场的笑柄。
回顾Michael Burry在次贷危机期间的行为,从2005年发现机会、到2007年次贷风险爆发,被亲朋好友、被华尔街、被市场当成小丑和笑柄,足足有1年多的时间,最后甚至采用了不允许投资者赎回的特殊条款,才勉强熬到市场崩盘的那一天。

图片说明:Michael Burry推特发文,数据来源于推特
按照Michael Burry的逻辑,无论亚马逊、谷歌、微软,在AI爆发的2023~2025年,其云计算业务增速,均低于2018~2022年时期,说明AI至少目前还不能带给北美云计算厂商更显著的回报;此外,从北美科技企业的资本开支情况来看,每次衰退前,都会伴随着一波资本开支的暴增。

图片说明:Michael Burry的做空逻辑,数据来源于推特
除了这些看空逻辑外,还有被内地投资者所熟知、并且在A股市场屡次发生的“武当纵云梯、左脚踩右脚上天”,现在在美国市场真实的发生着,OpenAI以100多亿美元的营业收入,正在不断向纳斯达克100指数的主要成份股做出几千亿美元、甚至上万亿美元的投资承诺,OpenAI就如同古代皇帝翻牌子一样,翻到谁,谁的股价就会暴涨。

图片说明:美国版的“武当纵云梯”,数据来源于彭博
对于AI有坚定信仰、认为AI能够带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投资者来说,对Michael Burry、以及国内“左脚踩右脚”的言论,必然是嗤之以鼻的。但是,无论美国的这些科技巨头是出于什么样的动机,或者上游企业真的看好下游发展,下游企业也真的看好上游发展,一个客观事实是,美国的这些科技巨头们,现在真的如同曹操打赤壁之战一样,形成了“铁锁连舟”之势,而这或多或少,有点“要好一起好、要死一起死”的架势,把简单的上下游关系变得复杂了,而这与2007年的Synthetic CDO(合成型债务抵押债券)不能说异曲同工,但也有一些相似,都是在放大收益和风险的行为。

图片说明:Synthetic CDO放大风险倍数,数据来源于电影《大空头》
例如,互联网巨头Meta Platforms自身的自由现金流,已经无法足额覆盖庞大的数据中心资本开支,现在选择开始借道SPV进行表外融资,交易结构图打开一看,一股亲切的春风扑面而来,这不就是当年的表外前融嘛,这简直就是房地产公司和信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啊。

图片说明:Meta进行表外融资,数据来源于腾讯科技
再例如,许多人喜欢将当前的AI行情与2000年以前的互联网行情做对比,彼时资本开支也非常大,主要投向于大量的陆上光纤、海底光纤等等。但区别在于,彼时建造的光纤,不需要太多升级、运营成本也不高、甚至15~20年后一样在用,折旧期非常之长。但是,从A100、H100、Blackwell、再到2026年Rubin Ultra架构的推出,英伟达的进步速度实在是太快了,或许到2026年,A100和H100的价值,对于算力需求庞大的北美CSP们来说,就基本归零了,换句话说,算力卡的实际使用寿命实在太短了。目前北美通常对算力芯片,按照每年25%线性折旧,4年后归零,但已经部分公司开始将4年调整为6年(如CoreWeave等),这个信号其实值得重视。

图片说明:英伟达A100的价格不断走低,数据来源于Direct Macro
对于北美CSP们来说,FOMO情绪下花了很多钱是客观事实,至于效果如何、回报如何则见仁见智,是不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没有人可以证实,同时也没有人可以证伪。
回到A股市场,A股对于英伟达产业链可谓是无限包容,既可以选择原谅三季度的业绩Miss、也可以选择无视Michael Burry的大举做空,只要低开大概率都会高走,就像每次都在高喊“狼来了”,但真正的“狼”始终都没有出现。然而,在股价高位时多一份谨慎,总归没有错,或许那匹真正的“狼”,已经越来越近了。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Michael Burry判断对了呢?
在电影《大空头》中,布拉德皮特饰演的固定收益交易员,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们是对的,人们会无家可归,大批人会失业、大批人会失去养老金……失业率每上升1%,死亡人数会增加4万人”。

图片说明:如果Michael Burry是对的,数据来源于电影《大空头》
这句话的背后,是股票价格对美国居民的重要性,堪比住房价格对中国居民的重要性。
根据高盛的统计,目前美国前10家公司的总市值已接近25万亿美元,“七姐妹”的总市值也来到了20万亿美元以上,超过了2024年中国GDP总额18.94万亿美元。换句话说,如果说2008年的华尔街巨头们是too big,所以to fail,那么今天的“七姐妹”就是too too too big了。

图片说明:美股头部公司的市值情况,数据来源于高盛
美国作为全球消费市场的发动机,其消费主要由富人贡献。根据华创证券统计,截止到2023年,美国收入前20%的人群,贡献了美国全体居民总消费的45%,收入前40%的人群,贡献了美国全体居民总消费的70%。

图片说明:美国消费构成情况,数据来源于华创证券
同时,根据美联储的数据,在美国富裕人群的资产结构中,股票、基金和私有企业占比较较高,接近70%,如果算上401K养老金等社保基金部分,股票占美国富裕人群的财富比例大概率超过70%。

图片说明:美国居民的财富构成,数据来源于美联储
而根据桥水基金的统计数据,目前股票占据美国全体居民的金融资产的比重,已经来到了85%左右,超过2000年互联网泡沫前期,远超2007年次贷危机前夕。

图片说明:股票是美国居民金融资产的主要构成,数据来源于桥水基金
换句话说,如果大空头Michael Burry是对的,后果或许堪比2008年,或者更甚,因为现在“七姐妹”的分量,比当年华尔街的巨头们还要重,尤其是在“铁锁连舟”的客观事实已经发生之后,破坏力可能大的惊人。
当然,对于中国来说,由于本土互联网企业的资本开支、相比于北美CSP们来说要谨慎许多,且受制于美国的芯片出口管制政策,未能有效复制北美CSP们的经营策略,或许反而因祸得福,尤其在中美长期竞争的大背景下,对中国来说未必是一件坏事。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