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财经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低息差时代的资产管理核心就是向风险要收益、向风险要资产配置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 图片来源:活动主办方王忠民表示,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无风险资产的利差收窄,吸引力下降。这促使投资者为增厚收益而重新进行资产配置,将高风险资产作为主要的配置方向,进而驱动高风险资产快速成长。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低息差时代的资产管理核心就是向风险要收益、向风险要资产配置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 图片来源:活动主办方

王忠民表示,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无风险资产的利差收窄,吸引力下降。这促使投资者为增厚收益而重新进行资产配置,将高风险资产作为主要的配置方向,进而驱动高风险资产快速成长。

“‘9·24’新政之时,中国人民银行推出支持证券市场快速发展的央行级政策,通过互换便利、回购增持再贷款等工具,为市场提供更充足的流动性和更低成本的资金支持。”王忠民表示,这一政策带来了关键变化:低息差环境下,无风险、低收益资产的吸引力持续下降,高风险资产成为收益成长和资产配置的核心流向。这意味着,低息差时代的资产管理核心就是向风险要收益、向风险要资产配置。

在息差持续收窄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已发生根本转变。王忠民表示,传统“存款—贷款”模式难以为继,基于权益端的资产管理业务成为新的核心竞争力。当前,银行的新业务布局集中在三大方向:一是理财子公司、私人银行业务的深耕;二是资产托管业务的规模拓展;三是投贷联动模式的创新,通过参与私募股权基金、依托资产信息开展针对性贷款。

“这些变化本质上都是适应高风险时代的必然选择。对于资产管理人而言,超额回报的核心同样来自对风险的驾驭。”王忠民表示,新时代的风险逻辑包含两个核心层面,即风险管理和风险投资,二者共同构成资管行业的新的底层逻辑。

具体来看,传统金融的逻辑是将实体经济的风险转化为流动性,通过交易实现资产融通与风险转移、缓释;当下,金融机构更需要管理和转移自身的风险,期货、量化交易等工具应运而生。而风险投资的核心逻辑则是分散投资与收益覆盖,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由社会资本、政府资本和民间资本共同承担高失败风险,通过少数成功项目的爆发式增长,推动市场进步、创业者涌现和基金资产增值。

“‘无限风光在险峰’,这句话精准概括了当前的资管逻辑——无风险的领域早已没有超额回报空间,唯有在风险中识别机会、构建机制,才能实现资产与社会的双重成长。”王忠民表示,当前,金融行业的“五篇大文章”,本质上就是通过承担科创等领域的必要风险,规避可控风险,最终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这一逻辑已体现在银行、保险、证券等各类金融机构的业务中,风险回报在资产超额回报中的占比越来越高。

王忠民表示,未来资产管理的核心能力将是“风险智慧”,即精准识别风险、有效管理风险、勇敢承担风险。唯有如此,才能在日日革新、节节攀升的时代中,为资产受益人创造历史性的资产增长,为社会带来技术进步与福利增长。

每日经济新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牛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qyey.cn/38113.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